百强房企的名头犹如护身符一般,保佑着房企们在融资市场获得与之匹配的授信,继而征战沙场,持续扩张壮大,但十余年间,百强房企的集中度越来越高,但洗牌率颇为惊人,高达81%。
3月16日,中国 指数研究院发布一份中国百强房地产企业研究报告显示,五年前的百强房企,目前还有53家留在今年的名单之中,淘汰率接近一半;而追溯到2004年,当时进入百强名单的房企,仅有19家企业仍留在2017年的名单之中,81%的公司已经被挤出百强名单。
报告显示,14年间,前十名的房企之中,仅万科(000002.SZ)、恒大(03333.HK)和绿地(600606.SH)三家企业坚守其中,2016年,三家房企分别实现销售额 3648亿元、3734亿元和2550亿元。
其余早年的一些大规模房企如今已经被后起之秀赶上。
近几年,因擅用金融杠杆的闽系房企,如融信(03301.HK)、正荣、融侨等凭借在一二线城市突飞猛进的土地投资策略业绩实现较大涨幅。分析人士表示,早年,房企对城市的布局、产品策略左右了房企的发展;到了最近两年,金融杠杆则成部分房企鱼跃龙门最重要的策略。
报告同时显示,随着淘汰率的攀升,房企市场集中度也越来越高。
截至2016年底,百强房企的市场占有率已至40.8%,而2003年,该数值为14%。2016年,百强房企的平均净资产为1358亿元,较2003年上涨28倍;同期,营业收入均值增长近39倍。中国 指数研究院表示,今年20强销售额门槛约在900-1000亿元之间,如以25%的增长率计算,至2020年,排名前23名的房企市场占有率将超过50%。
今年来看,报告显示,尽管大部分房企已经扩张全国,一二线城市仍是房企主要业绩来源。
2016年百强房企中前50位企业重点项目中,来自一二线城市的销售额占比83.9%。其中一线城市占比为27.0%,较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主要源于供应端收紧下企业获批项目的减少;受重点二线城市市场成交热度轮动上升的影响,来自二线城市的销售额占比最高,达56.9%。
2016年,百强企业销售业绩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盈利规模的大幅提升。其中,营业收入均值达392.1亿元,净利润均值达4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8%、26.2%;但百强企业净利润增长率仍低于营业收入增长率10.6个百分点,行业“增收不增利”现象依然凸显。
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提醒:“有规模性才有江湖地位”的背后,几乎所有房企的销售目标只增不减,但现实不会是这样的,“房企业绩会逐年萎缩”。
对于今年市场,大部分房企抱有相当高的预期。
报告显示:从企业公布或内部透露的销售目标信息来看,恒大、碧桂园目标锚定在5000亿规模;绿地、中海等千亿以上企业向3000亿看齐;而招商蛇口、世茂房地产、新城控股等企业则向千亿规模冲刺。从销售目标增长率来看,在行业平稳发展的预期下,规模较大百强企业2017年平均目标增长率超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