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上海社科院发布了国家高端智库报告系列的《2017年世界经济分析报告》,报告在分析国经济发展新趋势时指出,中国增长小幅下探,供给侧改革进入深化阶段。而在供给端方面,社科院给第一财经记者独家提供的报告分析材料里特别指出,考虑楼市限购加强和车辆购置税减免截止等因素,未来产能过剩形势仍然严峻。对此,有经济学家则对车市表示相对乐观,并指出,基础设施投资正在取代房地产投资份额。
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深化阶段。短期看,当前中国经济主要瓶颈在于实现稳定经济增长与消减资产价格泡沫之间的平衡。长期来看,我国通过改革将原本依靠要素投入的增长方式转向依靠技术进步与配置效率改善。预计未来两年内中国将延续小幅下降的增长轨迹,2017年和2018年的中国经济增速分别下滑至6.55%和6.30%。
去年消费增长亮点:汽车销售及与房地产相关行业
对于需求端,报告指出,中国的出口和投资增速持续放缓,消费平稳增长。投资增速放慢,保增长与投资结构优化矛盾凸显。首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持续放缓,2016年可能是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首次保持个位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其次,报告指出,供给侧改革促使投资从产能过剩行业转向回报率更高的行业。数据显示,传统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增长率明显放缓,而科技含量较高的通信、电子等行业仍有旺盛的投资需求,通过投资的行业间转移有助于提升中国投资效率。再次,传统投资结构持续恶化、民间投资观望情绪明显,主要靠国有部门拉动。受短期信心不足、劳动成本上涨、融资困难、实体经济回报下降等影响,中国民间投资增速出现加速下跌趋势,而国有资本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保持高位。
在消费方面,报告指出,消费平稳增长,新兴消费提升较快。2016年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为10.2%,与2015年的10.5%大致持平,消费增长保持平稳态势。2016年消费增长亮点在于汽车销售及与房地产相关的装潢、家具等行业,前者主要受2015年底出台的车辆购置税减税政策推动,后者主要源于房地产价格上涨带来的购房热。从长期结构变化来看,中国家庭消费支出逐渐从传统的衣食住行向交通、通信、教育、文娱、医疗保健等新兴消费领域转变。此外,新兴购物方式如网络购物、电视购物已成为重要消费渠道,对百货业等传统实体销售渠道形成冲击。
报告分析,出口总额持续下滑,对美贸易减少是主因。考虑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预计我国未来出口负增长趋势可能持续。
未来产能过剩形势仍然严峻
对于供给端,报告指出,价格回升促进经济回暖,生产率提升仍需结构转型支持。就业增长好于预期,劳动力供给步入下降轨道。2016年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调查失业率、登记失业率等指标均好于年初预期值。长期来看,中国劳动力供给量持续下降,以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衡量,劳动供给量在2011年到达峰值(9.25亿人),考虑到劳动参与意愿后,预计劳动供给将在2017年后出现下降趋势。
报告指出,价格回升缓解产能过剩行业压力,有利于中国企业利润趋向回暖。2016年去产能初见成效,在产量收缩、需求增长、流动性宽松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原油等工业品价格大幅回升。产品价格上扬推动企业利润快速上涨,2016年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6%。
报告特别指出,考虑到房地产限购政策加强、车辆购置税减免到2016年底截止、基础设施建设增长较为稳定,未来产能过剩形势仍然严峻,需通过加强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整体行业竞争力。
另外,报告提出,结构转型促使劳动生产率提升。2015年其服务业占比超过50%,2016年前三季度占比已经达到52.8%。然而,要实现2020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从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一方面需通过创新提升服务业乃至工业自身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要通过产业间和产业内要素再配置,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中生产率较高行业的比重,逐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房子目前应该主要是用来居住的,而不是投资的。”普华永道资深经济学家赵广彬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在2017年不会动摇,但是也应该看到基础设施投资正在很多地方取代房地产投资的份额,“比如全国有很多城市正在大兴轨道交通建设,像包头那样市区人口只有200万的城市都在准备造地铁。”赵广彬说。将会予以鼓励,他预计2017年的车市将会小幅上涨。
而对2017年的车市,赵广彬则表示乐观,他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作为除房子以外另一项重要家庭开支的汽车消费,政府仍然将会予以鼓励,他预计2017年的车市将会小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