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概况
物业管理行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作为第三产业,物业管理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国策实施,物业管理由香港地区引入,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物业管理服务全面推进并广泛覆盖,在对扩大内需、解决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行业的经济效益、社会认知度、业主满意度和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物业服务的全天候性,可有效防范犯罪、减少意外事故、配合社区活动开展等,从多个角度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根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的统计,2012年底我国物业服务业经营收入约3,000亿元。物业管理越来越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被誉为现代社会的“朝阳产业”,该行业目前仍处于“成长期”的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我国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大,我国物业管理行业也水涨船高,呈现出一片朝气蓬勃发展态势。2014年,代表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百强物业企业在管项目数量均值和在管项目总建筑面积都实现增长,在管项目建筑面积均值已达1,749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7%,增速比2010 年高出6.7 个百分点;在管项目数量均值达94 个,较上年增长9个,同比增长10.9%。行业的发展呈现出进一步增长的态势。
在2013年评选出的全国物业管理综合实力前200名企业中,东部沿海省区150家,占75%;中部省区16家,占8%;西部省区28家,占14%;东北三省6家,占3%。前200企业总管理面积19.68亿平方米,约占全国145.3亿平方米物业管理面积的13.54%。可以看出,我国物业管理行业仍面临着行业地域发展失衡及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的现状。
行业发展趋势
一直以来,物业管理行业作为传统服务业,行业集中度低、与资本市场关联较小,盈利水平较低。不过,近年以来,物业管理行业作为新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受到了社会和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法规政策的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的建立、定价机制的转变、税收政策的突破,将为行业发展打造更为健康的外部环境。市场竞争的加剧,将极大地推进行业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进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
(1)运营模式的创新转变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物业管理企业愈来愈需要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商业模式的创新对改善物业行业生存状况产生深远影响。国人对于高端物业服务有着不断的追求,面对市场前景良好的高端物业行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侧重于商业地产的物业管理的开发和创新。高端物业服务包括对建筑、设备、设施的运行管理与维护保养,管辖区域的安全秩序管理、环境管理与环境保护,以及对物业客户自尊与服务享受的满足,这些服务构成了物业服务所提供的核心附加价值。通过尝试改变劳动密集型和简单服务提供者的现状,向依托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服务模式需与市场需求的匹配程度,以此为契机改变传统的物业服务运作模式。
(2)服务的多元化发展
行业发展所依托的社会、经济、法制、市场环境的变化,物业管理紧跟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的特点,已呈现提档升级的多元化发展态势,积极开拓创新多远业务,促进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物业管理在清洁、绿化、秩序维护、设施设备维护等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已纵向延伸至房地产开发前期的规划、设计、设施设备选用顾问等整个链条,横向涵盖消费者居家养老、家政服务、房屋租赁、电子商务等各类个性化需求,不断挖掘出物业服务产品的附加值和边际效益,体现出物业管理丰富的商业价值,中国物业管理行业仍将是有较好发展前景的行业。
我国物业行业在传统业务和延伸业务的共同作用下,基础物业服务实现平稳增长。2014年我国百强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服务费收入均值为22,647.7万元,增长率达到13.6%,业绩贡献度为63.4%,仍为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百强物业企业多种经营收入均值达到13,077.5万元,增长率高达38.4%,业绩贡献率度达36.6%,较2013年业绩贡献度继续提升。可以看出,行业内企业在坚持做好传统物业服务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技术和资本力量,大力拓展延伸服务,推进多元化共赢发展模式。随着行业创新业务的不断加强和逐渐进入收获期,预期将为企业带来更高的附加价值。
(3)管理的专业化能力提升
物业管理是由专业的管理企业——物业管理公司实施对物业的统一管理,除了物业管理公司从事专业服务外,绿化公司、保安公司、清洁公司、清洁公司等专业化公司提供专业服务已逐步成为一种趋势。物业管理公司仅仅是一个管理机构,而将一些专业管理以经济合同的方式交予相应的专业经营服务公司,这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序,并能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向现代化管理方式转换。
市场规模
(1)规模扩展
根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发布的《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12年底我国物业管理面积约为145.3亿平方米,较国家统计局2008年发布的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公报显示的125.46亿平方米增长了约16%;全国物业服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以上,较2008年经济普查公布的2,076亿增长45%以上。近年来,物业服务行业规模持续保持增长。
物业管理面积增长情况
单位:亿平方米
数据来源:中国物业管理协会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2015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存量房市场规模日益增大,为物业服务百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2014年全国商品房竣工面积为10.7亿平方米,存量房市规模再创新高。根据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计算,全国未来三年物业管理市场容量将新增35亿平方米的规模,为物业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企业数量
截至2012年底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已达到7.1万家的水平,较2008年经济普查公布的58,406家增长了约23%。其中广东、江苏、山东、河北四省物业企业数量大于4,000家。全国一级资质物业服务企业数量为1,168家。广东、北京、江苏位居前三位。现阶段,物业行业企业分布格局变化不大,数量有所增长,企业的区域集中程度反映了我国物业行业发展的地域特点。
物业服务企业数量增长情况
单位:家
数据来源:中国物业管理协会
(3)从业人数
物业服务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的持续增长为社会的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2012年,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数量约为612.3万人,较2008年经济普查公布的250.12万人增长了约145%。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发布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公报,截至2013年末,全国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达到700万人。
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增长情况
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中国物业管理协会
2007年国家开始全国物业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共有43,919人获得物业管理师资格。占全国612.3万从业人员的0.7%。随着市场需求的提升,具有专业物业管理能力的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
行业与上下游的关系
物业管理行业属于服务型行业,上游是人力资源、保洁用品、安防用品等行业;下游直接客户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市政机关、医疗机构、企业办公、公共设施、学校、住宅小区等。
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强。上游的人力资源(保安、保洁、设备维修工等)在行业成本中占比最大,其人力成本对行业的毛利空间影响较大。下游的房地产销售面积、市政机关、公共场所等对物业管理的需求将会影响物业管理行业的市场需求。
公司在物业管理行业中,涉及医院、政府、企业、公共机构、学校等场所物业,物业管理行业与上下游行业关系如下:
公司多年积累,不断延伸产业链,向物业管理行业的上游不断发展,现公司已将物业管理所涉及的主要上游行业进行整合,已具备独立完成多元化业务的能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增强了公司盈利能力。
行业的区域性、周期性、季节性特点
(1)区域性
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由沿海地区向内陆扩散,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等地物业管理企业数量众多,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人口分布不均匀,城镇化面积不同,各区域间物业管理的需求空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在高资质等级企业数量、企业经营实力与规模、单项项目规模、数量等方面,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物业管理行业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公司主要着力于山东地区物业服务市场,易于管理、有益于服务质量的保证。因此存在一定的区域性。
(2)周期性
物业管理行业虽然与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但周期性表现并不明显。由于物业管理行业已经形成了大量稳定持续的存量市场需求,行政机构、卫生医疗体系、城市交通、商业地产、社会职能场所的发展带来的对物业的需求,在未来行业将保持稳定发展。
(3)季节性
物业管理行业的下游行业对物业服务的需求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小,物业管理行业无明显季节性特征。
行业壁垒分析
1、资质壁垒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企业数量的增多,市场竞争逐步加剧,公共物业业主在选择物业管理公司时更加倾向去选择具有一定资质等级的企业,例如政府、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等公共物业管理,由于管理相对高端,在资质等级上一般需要具有物业管理一级资质的企业才能够具有投标资格,这就对一些低等级资质企业形成了进入有规模物业管理项目市场的资质壁垒。
2、项目管理能力壁垒
物业管理服务面向大众,存在大量规模较大、情况复杂的,由于人员流动性大、业务量大、人数众多等因素的原因,项目管理难度较大,对项目管理能力要求较高,业主通常选择具有较多如综合商业项目、政府单位项目等规模较大的项目管理经验的物业公司,这些物业管理公司在人员配置、企业规模、上游原料供应量等方面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能够承接一些规模大、复杂程度高的业主项目,这就对新进入者形成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壁垒。
3、服务专业化壁垒
随着现代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和业主对物业需求的提升,可为某一下游细分行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物业服务已逐步成为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的重点。不同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专业服务不同,如行业细分有商业写字楼物业、办公写字楼物业、高校、医院后勤物业等,提供不同的专业化服务可增强客户粘性,形成物业服务行业壁垒之一。
4、市场品牌壁垒
物业管理行业的服务体系和客户资源渠道的建立和完善,不仅需要过硬的服务质量,更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和长期积累的对业主需求的了解,以及不断为顾客创造价值所形成的品牌效应。同时,随着物业服务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物业服务需求较大的机构,如医院、政府机构等的招标项目条件设置较高,需要多年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新进入者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建立完善的市场渠道和顺利进入招标市场。
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
我国物业管理行业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为社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此外,物业服务的全天候性,可有效防范犯罪、预防意外事故、配合社区活动开展等,从多个角度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国家从法律、行政规章、行政法规等方面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发展服务业;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同年,国务院印发的《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旧住宅区推行物业管理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物业管理保障机制。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多种经营,积极开展以物业保值增值为核心的资产管理。继续推进物业管理师制度建设,提升服务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提高旧住宅区物业服务覆盖率,城镇新建居住物业全部实施市场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为物业管理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行业监管愈为完善
目前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市场运行环境已初步形成。国家主管部门通过制定如《物业管理条例》等制定了房地产及物业管理行业的法规和政策;通过制定如《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建立了物业管理企业的设立与资质审查制度;通过制定如《业主大会规程》等,完善了业主委员会的组建及其运作规定;通过制定如《物业服务合同》、《业主公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示范文本等,规范了各类物业管理契约;通过制定如《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等确立了物业管理市场的运行法则。与此同时,各地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工作推进,极大地振奋了行业士气,对培育市场、规范服务、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我国消费提升助力物业市场的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末,我国城镇化率为54.77,李克强总理在《求是》杂志中测,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8.47%。我国城镇化率仍与国际水平相去甚远,国内的城市化水平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将扩大城市物业消费群体,这对于物业管理服务市场需求的增加将具有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家已将刺激消费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随着我国整体消费需求由基本需求型向享受型的转变,作为新兴第三产业的物业服务行业必将受益于消费规模的提升。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物业管理行业市场正迎来行业的快速发展期。
2、不利因素
(1)人力成本日益增加
随着近年来我国劳动用工成本的持续刚性上涨,物业管理行业属于劳务密集型产业,用工成本的上涨将给行业内企业带来较大的运营压力
通过引入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开创全新物业商业模式。“企业要提高物业服务的技术含量、增值服务和产品附加值,实现从粗放型传统服务业向集约型现代服务业的转变,建立物业管理科学发展的模式。
(2)行业集中度较低
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有物业管理服务企业七万多家,近年来,随着市场空间的逐步增长,物业管理服务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但拥有一定资质专注于医院、政府后勤物业服务并能取的规模效益的企业很少,其余大多数从事医院、政府后勤物业服务的物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此外,多数企业的服务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分布较为分散,行业的集中程度不高。
(3)行业责任边界较为模糊
物业管理涉及政府部门、建设单位、业主、物业管理企业等多方主体,权利义务关系复杂,责任交织,边界模糊,成为矛盾和纠纷的多发地。建设方遗留的质量缺陷、车位不足等设计问题、市政公用设施设备运营管理出现问题、业主私搭乱建等产生的矛盾,致使物业管理行业代人受过的现象较为普遍存在。
(4)专业人才缺乏
随着我国物业管理规模的扩大和业主要求的提高,使得行业对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知晓法律,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国取得物业管理师资格的从业人员占全国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比重仍处在较低水平,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